当前位置:首页 > 综合 > 乡村行·看振兴丨乡愁引客来——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琼海探索

乡村行·看振兴丨乡愁引客来——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琼海探索

2024-06-19 00:58:56 [探索] 来源:宁波市品茶600块左右

  新华社海口3月23日电 题:乡愁引客来——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乡村行看兴琼海探索

  新华社记者夏天

  在海南岛的东岸,沿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进入琼海地界,振兴彩砖琉璃瓦的丨乡村屋随处可见,窗沿房梁的愁引村振彩绘讲述着琼海人早年“下南洋”的故事。在琼海的客文博鳌、潭门等滨海小镇,化产侨乡、业赋海洋等文化元素为乡村沉淀了南洋乡愁和南海记忆,琼海吸引众多客人前来游览,探索赋能乡村振兴。乡村行看兴

  博鳌镇莫村村委会下属的振兴留客村地处万泉河下游的水陆要冲,村里的丨乡渡口将官商文人聚集此地,因而得名“留客”,愁引村振这里也是客文早年“下南洋”的必经之地。

  侨乡故事道不完,化产莫村专设了“村史馆”。在村民们日常来往频繁的村供销社和村民茶舍,一位正在喝茶的大姐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村里的名人故事。留客村的百余户人家曾走出1000多名华侨,他们旅居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,出了“船王”蔡家森、“百货之王”卢氏兄弟等代表人物。

  图为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莫村“村史馆”。新华社记者夏天 摄

  这些华侨们历经磨难后衣锦还乡,在留客村建家宅、修码头、办学校、铺道路。坐落于留客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—蔡家宅正是其中之一。

  来自北京的“候鸟老人”陈先生和老伴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蔡家宅里,他时不时拿出相机记录下老宅的角角落落。“宅子保存得很好,一边游览一边听蔡家故事,仿佛穿越了时空。”他说。

  蔡家宅第五代传人蔡仁汉告诉记者,先辈蔡家森先生当年从留客村出发,到印尼打拼成为当地华侨富商,回国后他和兄弟建造了这座宅子。蔡家宅结合了当地传统民居结构和东南亚装饰,1934年建成至今已历经90年风雨。

  位于海南省博鳌镇留客村的蔡家宅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夏天 摄

  如今,海南留客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留客村投资打造“美丽乡村”,公司总经理柴志仁认为,该村原有的万泉河道、古渡口、古宅就是最好的文化景观。下一步还将建设“海南下南洋文化博览馆”,推出印尼风情演出和华侨艺术展览活动。留客村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华侨回乡投资,年轻一代不用再为了温饱“下海漂远洋”。

  留客村毗邻万泉河,是“下南洋”的必经之路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夏天 摄

  2023年10月,琼海成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。如何让历史和文化为振兴路上的乡村带来效益?博鳌镇留客村将乡愁的诗写在万泉河畔的青砖上,潭门镇排港村是把远方的海刻在泛黄的更路簿里。

  位于潭门港出海口的排港村,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海南古渔村,至今沿袭“祭兄弟公仪式”“鲤鱼灯节”等习俗,当地代代相传的“南海航道更路经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  南海航道更路经,也被称为“更路簿”,是海南岛渔民自编自用的航海“秘笈”,是每位船长必备的航海图,是古代琼海人发现和开发西沙、南沙和中沙群岛的历史见证。

  “80后”王振忠出生在排港村的一个船长之家,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远赴南海,并传下珍贵的更路簿。为了留下潭门渔村的南海记忆,他将家族传承的更路簿、罗盘、老地图、海捞瓷等老物件收集陈列,开设了一家更路簿博物馆并亲自担任讲解员。

  “现在更路簿虽然已不常在航行中使用,但这是南海主权的历史证据,更是我们潭门人的精神寄托。”王振忠从母亲带他的背带襁褓,讲到父亲手写的更路簿,从一张“听祖父讲西沙”的老照片道尽潭门人闯海传奇。

  在潭门镇排港村更路簿博物馆,馆长王振忠正在为游客讲述潭门老渔民的故事。新华社记者夏天 摄

  风从海上来,渔船的汽笛声、出海的鞭炮声宛如潭门的脉搏,仍跳动不息。来自杭州的杜亚萍被潭门故事深深吸引,“从附近的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过来,又走进这家更路簿博物馆,看到满墙的老照片,听到潭门老渔民的故事,不想走了。”她告诉记者,这些有独特文化底蕴的乡村才有滋有味。

  今年春节期间,琼海的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18.47万人次。其中,博鳌镇的南强村、沙美村和留客村共接待2.75万名游客,潭门镇排港村接待游客2.12万人次。

  琼海市旅文局副局长侯媛媛说,借助“博鳌效应”,琼海围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,着力打造环绕论坛会址、环绕沙美内海、环绕龙潭岭等3个美丽乡村集群环带。注重保留乡愁风貌和古朴韵味,修旧如旧保护古村古宅古迹。南强村、沙美村等“美丽乡村会客厅”扮靓“田园外交”,留客蔡家宅、排港古渔村等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,也为论坛年会添彩。

【纠错】

(责任编辑:百科)

推荐文章
  • 全中国熬夜看欧洲杯的球迷,都被这个东西硬控了两分钟

    全中国熬夜看欧洲杯的球迷,都被这个东西硬控了两分钟 这个周末,四年一届的欧洲杯终于正式开踢,对于我们编辑部和很多球迷来说,这两天应该还是挺爽的。虽然揭幕战三点才开踢,但是德国 5 : 1 大胜苏格兰还是让人大呼过瘾,什么点球、黄牌红牌等等,全都给你端上 ...[详细]
  • 新华鲜报丨“冻到发紫”!今年首场寒潮“速递”南方

    新华鲜报丨“冻到发紫”!今年首场寒潮“速递”南方  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 题:“冻到发紫”!今年首场寒潮“速递”南方  新华社记者  民谚说“三九四九冰上走”,这不,今年首场寒潮就来了。中央气象台气温预报图上,一些地方已经“冻到发紫”,冰冻线直抵 ...[详细]
  • 多举措为经济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

    多举措为经济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 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):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月24日)举行新闻发布会,中国人民银行介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,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,向市场 ...[详细]
  • 西藏濒危黄牛抢救性保护取得进展

    西藏濒危黄牛抢救性保护取得进展   科技日报拉萨2月4日电 (记者杨宇航通讯员秦基伟)4日,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获悉,濒危牛种樟木牛和阿沛甲咂牛在重庆云阳成功克隆。这是世界首次对雪域高原濒危牛种的成功克隆,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首次诞生 ...[详细]
  • 终于明白父亲节存在感低的原因,网友评论,既真实又扎心

    终于明白父亲节存在感低的原因,网友评论,既真实又扎心 什么?父亲来要来了,我还没准备礼物呢?算了,算了,商家都不搞活动的节日有什么好过的呢?这证明是什么?真的不重要吗?来来,先看个视频哈视频来源于娱乐日 爆社)看到这里我想说其实我记得父亲节,不就是6月1 ...[详细]
  • 乡村建设从“一片美”向“整体美”提升

    乡村建设从“一片美”向“整体美”提升  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 乡村建设从“一片美”向“整体美”提升  本报记者 常 钦  核心阅读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,事关美丽中国建设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,扎实有 ...[详细]
  • 西藏濒危黄牛抢救性保护取得进展

    西藏濒危黄牛抢救性保护取得进展   科技日报拉萨2月4日电 (记者杨宇航通讯员秦基伟)4日,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获悉,濒危牛种樟木牛和阿沛甲咂牛在重庆云阳成功克隆。这是世界首次对雪域高原濒危牛种的成功克隆,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首次诞生 ...[详细]
  • 2023年中国经贸类展会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

    2023年中国经贸类展会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  新华社南昌1月10日电记者韩佳诺、程迪)中国贸促会10日发布的《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3》显示,2023年中国共举办经贸类展会3923场,较2022年增长117.1%,较2019年增长10.6 ...[详细]
  • 宁德时代:网传消息系造谣

    宁德时代:网传消息系造谣 每经AI快讯,近日,网传宁德时代号召员工奋斗100天施行896工作制,记者就该消息求证宁德时代。公司相关人士回复,“此事为曲解造谣,公司没有发出这样的规定。”21世纪经济报道)此前报道:宁德时代“89 ...[详细]
  • 山西忻州保德县:闯激流勇救人 传经验护安全

    山西忻州保德县:闯激流勇救人 传经验护安全   山西忻州保德县张旭峰50多年来——  闯激流勇救人 传经验护安全点赞新时代)  本报记者 郑洋洋  “爷爷,再讲一个故事吧!”“我也要听!”在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实验小学,宣讲一结束,全国道德模范张 ...[详细]
热点阅读